戴尔游匣系列什么时候更新(戴尔游匣涨价)

林随喜
预计阅读时长 15 分钟
位置: 首页 笔记本电脑 正文

  导读:谁将是中国的 “Dell/EMC+VMware”?到底可能是谁,评判的首要条件是:谁最早可以从IT产品公司升维成为IT平台公司。

作者:阿明丨文章来源:阿明观察(data-china)

大家在担心EMC的全球外部存储市场下滑,但是在整体销售占比最大的美国市场EMC一直保持高价销售模式。这说明了什么呢?利润有保障啊,跌一点点增长率暂时也不伤大雅的。

那么,我们把视觉移到国内,试问:谁将是中国的 “Dell/EMC+VMware”?

这个问题由业内专业人士一经提出,引发了大家一系列思考。

答案会是谁呢?华为、新华三、浪潮、曙光、太极、神州数码……

第一个被业内提名的是华为。因为华为在对标“Dell/EMC+VMware“上,似乎每一样产品线都有,从高端存储、全闪存存储、服务器(双路、四路)、网络产品、安全产品……当前从华为在服务器、存储、网络三大件的产品线构建上,不论是什么档位规模的用户统统覆盖了。

业内朋友有评论说:华为样样有,但样样难精。这说明什么呢?虽然华为在产品线覆盖上投入非常大,这个投入也是以10亿元为单位计算的,当然不能像前些年豪奢的IBM那样以10亿美金为单位,即便不能以10亿美金为单位,以10亿元人民币为单位的投入做产品,在这点上,国内的厂商还是少有匹敌的。

那么,为什么样样难精呢?精在于某一个领域的所谓高精尖。高就是价格与性能都高,精就是技术稳定可靠精益求精,尖就是顶尖的创新与研发推进。

有时候,我们总觉得华为的某个产品与EMC对比,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距离赶不上,到底这里面是态度问题、资本问题、还是人才问题、技术传承问题、抑或是管理问题?如果真的深究一下,每一样都似乎存在那么一点瑕疵。这不是说努力不够,而是毕竟EMC先领跑了好多年(成立于1979年,2003年以收购VMware如日中天。)

时间的差距,不是加班加点就可以立刻迎头赶上或超过的,其中的先入为主的机会,必然需要更高的代价来换取。

不管是在服务器领域的表现,还是在存储领域的表现,我们只能看到单个的产品线的横冲直撞,江湖拼杀很是凶猛,伤了一大片。但是,再仔细看看这些被伤的友商,却依然位于全球排名前列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各自的起跑线不同。首先,中国企业级IT市场总体规模与美国相比,还是小很多。再者,这些全球排名前列的厂商立足点是全球市场。而华为首先立足的是中国市场。就算华为开始开拓了美洲、欧洲市场,好似起跑线和全球前列的厂商一样了。但是,却不在同一个维度上跑,怎么跑也追不上的。

一个在上层维度跑,一个在下层维度跑,看似平行排在一起了,继续跑下去还是追不上,那是因为维度不同了。

因此,下一步,华为不仅要解决全球化企业级业务的起跑线问题,同时还需要在自己追求的发展维度上有所调整,能否进入全球排名前列厂商同一个维度,必将影响华为企业业务的未来。

新华三的特质不错,既有本土研发的经验与团队(H3C),又有全球化视野的望远镜(HPE)。但是新华三的缺点在于舍呢?

新华三本土化研发历经了多年的发展,在多个行业的应用经验反馈出来,没得说,值得肯定。但是这样的经验必定只是在网络和安全产品线上,对于存储、服务器等却只能通过HPE来弥补短板。

因此,HPE好似新华三的一个望远镜,可以看到全球市场,但目前只是看,从看、欣赏、领悟然后到学习、动手、研究、开发、出产品,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,况且其中还包含着资本的逐利压力。

新华三借助HPE看到了全球的方向,也得到了在中国的企业级市场地位,但是这样的地方再放大到全球范围,却又还是差距很大。

浪潮这些年走得不错,业内的评价:浪潮成了一个蹭热点的追星族。不论是AI、HCI还是高端存储,还是网络,浪潮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,不管是模仿也好,还是独创也好,始终让大家看到浪潮的动作、表演与欲望。

为了服务器市场,浪潮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美国市场,由此建立了自己的美国研发部门。当然这里没有提华为在美国的研发,其实华为在美国的研发起步更早,有兴趣的可以多挖挖资料看看。

样样热点样样有,但是,浪潮却没有真正将热点化作最强大的市场拉力,制造影响力,谁都会,而只有制造市场拉力,从影响市场到操控市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目的:就是做老大,第一把交椅。

市场是什么?本质还是竞争。竞争的本质是什么?本质是利润。为了市场与竞争,利润放在第二位,这就是浪潮企业级业务存在的最大压力。

这样的压力对于华为也同样存在,对于国内不少公司都存在。只是程度上的表现不同罢了。

曙光公司一直依托于中科院的体系,做着自己专业的事情,但是曙光公司好在能看清中国企业级市场发展的节奏和本质。

曙光与VMware合资,在重庆注册推出合资公司,却没有与思科合资、没有与EMC合资、没有与HPE合资,这是为什么?

因为曙光最早在中国提出城市云,一开始曙光的数据中国提出,让我看到的就是发展全国的曙光云中心。要知道前些年发展云、城市云,首要需要解决IT最大的问题就是虚拟化。

虽然虚拟化不能代表云,但失去虚拟化,云也很难迈进。同时曙光城市云、各地云中心都是立足于私有云的构建,不是建设诸如AWS、阿里云那样的公有云。

因此,在虚拟化上、云操作系统上的合作与创新,让曙光的云之路走得更准确,也把握好了中国企业级市场发展的私有云节奏。

只是,曙光的目标很实在,就是立足中国市场,做中国市场,国际化的事情,曙光也考虑过,但事情都会有轻重缓急,因此曙光选择了最重要的中国市场。依托中科院体系与影响,曙光的中国市场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。

太极与神州数码有相似性,但各有不同。

神州数码已经从分销走到了自品牌,然后到了云业务的转型,太极似乎也这样在走了,但是从现在的状态来看,神州数码表现更为彻底。

要知道,从神州数码宣布作MSP之后,神州数码每一个销售都已经开始分配与云相关的销售任务。

从分销业务走出来的神州数码,如何在云业务上得到最成功的转型,从业务和产品、从技术到服务都在不断地打破常规,寻求新的方向和改变,一旦MSP业务获得新的发展,神州数码必然会脱胎换骨。

但是,太极也有推出行业云,可是从解决方案和产品构成来看,还是偏重于集成基因,即便太极早已开始布局IT基础架构、服务、基础软件等多个基础领域,但从业务、服务、技术上发生更大的变化,对于太极来说还是比较难。因为,太极所背负的不仅仅是公司的发展,还代表着一份国产阵营的厚积薄发力量,能否厚积薄发,对于太极来说很重要,但针对与Dell/EMC+VMware这样的模式来看,似乎就没有可比性了。

因此,从当前这几个有代表性的公司发展定位与趋势简单分析来看,未来在硬件领域很有可能会形成2+N的行业架构,那么谁会成为硬件领域的两个大寡头呢?你们也可以猜猜看,预测预测。

在软件领域会不会形成1+N的行业架构呢?开源是多公司在发展,并不是一家独大。软件当前创新一股强劲的势力就是开源,可能未来会成为中国企业级软件领域的主流。因此,现在来看在软件领域形成1+N的行业架构不太可能。

不过,开源之外就是基础软件,包括数据库、操作系统等方面,这也是多家国内公司在寻求发展,比如购买国外相关技术公司源代码、引入国外公司资本合资等等。可是,现在看来,目前多家公司的发展是整个行业的初级阶段,因为各家都还停留在产品战略层面。当然也有公司谈及一些生态构建,不过那也只是成为销售产品的工具而已。

看看全球基础软件领域:Window+Linux、VMware+ KVM、Oracle+ Mysql、iOS+Android……大家发现其中的规律了么?开源与闭源软件相辅相成,居然共享一片天下。

如果将开源看成中国企业级软件的未来主流未免有些片面,结合全球的趋势来看,中国的企业级软件必然也会寻求开源与闭源的两条发展道路。

但是,这还不是真正的未来。真正的未来是什么呢?如前几段提到的生态。这里的生态,不只是一个战略签约就可以了,而是:生态即平台。

一旦中国的企业级厂商,开始迈向生态即平台的战略构建,那么世界就会发生新的改变了。

因为平台必然有很强的网络效应,更容易走向寡头型的发展(行业垄断),当然不能发挥出网络效应的自然不算平台。

为此,回到本文的标题:谁将是中国的 “Dell/EMC+VMware”?与其探讨这个问题,不如进一步分析。照这样的逻辑发展的话,Dell/EMC的未来定位就是“模块”,即更快捷、简便、高效、一体化、高性能、易扩展、灵活的硬件模块提供者。而VMware有望成为一个平台化的公司。

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字幕数字代表这样的意思:L1 组装销售、 L2核心技术、 L3生态和标准。

那么,由此分析,Dell/EMC 必然偏重L1带L2的公司,VMware必然偏重L2带L3的公司,所以长远看VMware更有前途。Dell/EMC毕竟偏重于产品构建,VMware偏重于平台构建,其生态也是构建在其平台之上,最终会走向生态即平台的模式。

谁将是中国的 “Dell/EMC+VMware”?这个问题问得很好,真正谁能实现还是非常难。

有市场无利润不算,有利润无市场不算,有市场有利润的目前确实还没出现。

只是出现一些端倪,还不能完全可以说明问题。谁将是中国的 “Dell/EMC+VMware”?到底可能是谁,评判的首要条件最终是要看:谁最早可以从IT产品公司升维成为IT平台公司。

那么,我们不妨再尝试探讨几个问题:

中国企业级IT市场每年的总体规模大体是多少亿元?

华为企业级IT业务全年规模是多少亿元?

新华三企业级IT业务全年规模是多少亿元?

浪潮企业级IT业务全年规模是多少亿元?

曙光企业级IT业务全年规模是多少亿元?

太极企业级IT业务全年规模是多少亿元?

神州数码企业级IT业务全年规模是多少亿元?

如果我们算清了这一组数据,那么我们更能明白自己的差距。(本文来源于阿明观察,作者阿明,IT大佬已获得作者授权、经IT大佬编辑发布,文中观点为作者观点、不代表IT大佬观点。)

  

你来不来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劳力士补钢大约需要多少钱(劳力士表壳修复多少钱)
« 上一篇 2024-07-13
烟晶多少钱一克(烟晶怎么辨别真假)
下一篇 » 2024-07-13

相关文章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发表评论

暂无评论,66人围观

文章归档

热门文章

最近发表

目录[+]